加入收藏夹 设置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
钦州市举行水上交通运输降本增效成效新闻发布会
来源:钦州新闻网 2024-05-31 10:38:59
评论

钦州市政府新闻办于5月30日16时,在钦州新闻发布厅举行2024年水上交通运输降本增效成效新闻发布会。邀请钦州海事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周艾;钦州海事局通航管理处处长刘涧玮;钦州海事局指挥中心副主任韦俊驰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钦州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周小燕主持。

周小燕:

各位来宾、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钦州海事局水上交通运输降本增效成效新闻发布会,感谢广大记者朋友们对水上交通运输工作的关心、关爱和支持。此次发布会主要是向大家通报钦州海事局水上交通运输降本增效工作。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钦州海事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周艾先生;钦州海事局通航管理处处长刘涧玮先生;钦州海事局指挥中心副主任韦俊驰先生。

首先请钦州海事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周艾先生作情况介绍。

周艾: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钦州海事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近年来,钦州海事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交通运输部关于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相关要求,积极推动辖区水上交通物流成本降低取得实质性突破,有效促进了钦州港集装箱业务高速发展。据统计,2023年钦州港首次进入全球集装箱港口前30位。2024年1-4月,钦州海事局共保障辖区进出港船舶26348艘次,完成货物吞吐量6578.3万吨,同比增长12.1%。集装箱209.8万标箱,同比增长22.3%,其中外贸完成37万标箱,同比增长50.4%。载运危险货物进出港船舶总2439艘次,同比增长11.17%。进出港危险货物2208.27万吨,同比增长11.06%。今天我们重点为大家介绍钦州海事局水上交通运输降本增效具体情况,助力钦州经济向海图强的工作举措。

一是净化通航环境,持续增强钦州港保通保畅能力。结合钦州港实际情况及过往事故案例,系统梳理港口通航安全风险和部分航段推荐航法,发布了《关于提示船舶进出钦州港航行安全注意事项的通告》。协调推动优化航标设置,辖区船舶搁浅事故同比下降75%。同时主动与相关码头以及涉及原油、煤炭、粮食等重点物资水路运输企业对接联系,全面掌握重点物资运输船舶靠泊计划及动态,对重点能源物资船舶开通“绿色通道”。此外还加强与气象、海洋等部门的交流合作,强化科学分析研判,提高恶劣天气海况精准预警和临时水上交通管制精准实施的能力。2024年1-4月安全保障重点物资运输船舶安全进出钦州港677艘次,货物达780万吨。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提高进出港船舶周转效率。我们持续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发力,打造“船、货、港”一体化沟通协作平台,畅通信息互通互联,避免“船找货、货找船”的现象;并将我们实施的钦州海事政务“全城通办”推动升级为北部湾区域海事政务服务“跨区域通办”改革,覆盖了船舶登记、船员发证、水上水下活动许可等40项海事政务事项。行政相对人可自主选择网上或现场任意一种办理方式,以实现沿海三市任意窗口通办、一窗办、就近办、提速办、无差别办。我们推行全年无休24小时办理船舶进出口岸审批,将国际航行船舶进口岸审批压缩至0.88小时内,出口岸审批压缩至0.59小时内。2024年1-4月办理国际航行船舶进口岸审批989艘次,同比增长9%;水工许可92项,同比增长156%。

三是深挖泊位潜能,实施“套泊热接”提升集装箱船舶作业效率。实现集装箱吞吐量的不断攀升,效率很关键。我们对进一步提升集装箱码头泊位利用率开展调查研究,创新实施了同一泊位船舶离泊后,另外一艘船舶能立即靠泊,实现无缝对接的“套泊热接”作业模式。每艘次集装箱船舶可缩短待泊时间1.2小时,码头泊位利用率提高近10%。同时探索开展集装箱船舶“并靠”作业,即:同一泊位并列靠泊两艘船舶并进行装卸作业,打破了一个泊位只能服务一艘船舶作业的惯例,大幅提高了码头和船舶的作业效率。此外还为集装箱船舶“四优先”提供服务,即优先安排锚地资源、优先安排船舶进出港、优先提供安全信息服务、优先提供交通组织服务;为集装箱船舶直进直靠、直出直离提供安全、便捷的环境。2024年1-4月,钦州港区共安全保障了集装箱船舶“套泊热接”作业380艘次,节省待泊时间约436小时,为港航企业节约物流成本约700万元。

四是聚焦重点物资,全力做好钦州石化产业生产保供。推进30万吨级航道清淤和配套设施建设。我们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指导码头业主开展航道清淤扫测、模拟靠泊实验,帮助企业解决稳定靠泊、应急处置辖区大马力拖轮不足等问题;提供船舶进港全过程“VIP”服务。进港前针对西南涌浪、寒潮大风、大雾等不同天气海况制定重点信息提醒。加强对锚地、航道水域,施工船舶等科学疏导管控,确保航道通畅。派出执法人员、船艇实施现场监管及海上警戒,确保船舶靠泊卸货作业安全。从启用到今年4月底,共有101艘次油轮安全靠泊30万吨级原油码头,共装卸货油1982.33万吨,其中30万吨级油轮82艘次,单船最大载货量27.5万吨。

五是创新监管模式,推出海事监管一体化工作机制。建立西部陆海新通道新能源汽车铁海联运桂渝海事监管一体化工作机制,与重庆海事部门实现监管互认、信息共享,创新危险货物安全适运报告和监督检查监管模式,将港口开箱查验环节前移合并到“内陆”装箱地装箱环节,有效解决了“铁海”运输标准衔接的问题,每箱可节省约1000元的开箱检查费用,同时压缩货物在港时间约8小时,切实打通了重庆新能源汽车快速出口新通道。2024年1-4月在新模式下已有10批次共313辆重庆新能源汽车便捷、高效出海,节约企业综合运输成本约80万元。此外还探索开展服务柳州产锂电池海运出口监管一体化模式,在柳州生产的锂电池通过集装箱从公路抵运钦州港出口,同样实施监管互认、信息共享,以减少查验次数,从而提高锂电池出口效率、降低出口成本。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积极融入发展大局,持续推动水上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不断深化海事服务保障地方向海经济发展能力,推动海上交通综合保障能力的不断提升,助力广西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周小燕:

感谢周艾先生。

下面是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们就相关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请提问。

广西日报

随着钦州港的快速发展,港口的综合服务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请问海事部门作为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有哪些改革和创新的举措支持港口的发展?谢谢。

刘涧玮

记者朋友您好!今年以来,我们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主动服务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聚焦重点领域、优势领域、急需领域,聚力建设战略枢纽,持续升级枢纽港物流功能。

一是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有关经验复制推广工作,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动力。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的通知》,结合我局实际,做好水路运输危险货物“谎报匿报四步稽查法”、海事政务闭环管理工作模式、国际航行船舶“模块化”检查机制三项试点经验的复制推广,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二是深化桂渝“海事监管一体化”,畅通新能源车辆陆海运输链。与柳州海事局开展锂离子动力电池水路运输工作交流,研究提高柳州产锂电池运输出口质效方案,服务柳州产锂电池从钦州港出口探索开展服务柳州产锂电池海运出口监管一体化模式,在柳州生产的锂电池通过集装箱从公路抵运钦州港出口,同样实施监管互认、信息共享,以减少查验次数,从而提高锂电池出口效率、降低出口成本。平均每箱可节省约1000元的开箱检查费用。

三是积极培育制度创新项目,服务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针对创新点、可操作性、有效性、风险可控性以及受益行业,积极培育液货船移泊化学品码头预冷监管服务新模式、创新船舶证书海事融合核查机制、创新集装箱船舶“并靠”作业模式、国际航行船舶并轨联检流程改革等7个项目,并成功入选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2024年制度创新项目培育库,储备在库项目达12个。我们将力争成果转化,不断提升安全监管水平,增强港航经济活力,服务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

回答完毕,谢谢。

钦州日报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60%,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钦州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出海枢纽,在保障“新三样”出口方面有哪些措施?谢谢。

周艾

记者朋友您好!2023年,钦州港口岸全年累计出口新能源汽车2215标箱,为有效保障我国“新三样”之一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安全、顺畅、高效,2023年我局对铁海联运出口的新能源汽车实施海事监管跨区域协作改革,建立西部陆海新通道新能源汽车铁海联运桂渝海事监管一体化工作机制。2024年我局将探索柳州产锂电池海运出口监管一体化模式,提高锂电池出口效率、降低出口成本。

一是持续深化海事监管一体化模式。进一步深化西部陆海新通道新能源汽车铁海联运桂渝海事监管一体化工作机制,探索柳州产锂电池海运出口监管一体化模式。创新异地便捷申报模式,变港口监管为异地联合监管;指导铁海运输规范装箱,变二次装箱为“一箱到底”;推进广西本土新能源汽车铁海联运,实施监管互认、信息共享,以减少查验次数,从而提高锂电池出口效率、降低出口成本。2023年实施改革以来,已保障36批次共917辆重庆新能源汽车高效、便捷出海,节约企业综合运输成本约225万元。

二是实施“预审”让船舶通关再提速。针对载运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货物船舶开通“绿色通道”。安排专人定期对接辖区“新三样”货物运输的货代、船舶代理、码头公司,了解“新三样”出口计划和遇到的问题,让船—货无缝衔接,实现高效出海。同时设置海事政务审核专岗,对载运新能源汽车的船舶申报材料进行“预审”,远程开展车辆电池保护、车辆系固等装箱检查,压缩审批时间,加快载运危险货物出港和船舶出口岸手续审批。

三是智慧监管减少现场“开箱”检查。充分运用广西海事智慧监管系统,对载运危险货物船舶实施跟踪,实施电子监管,分析船舶载运危险货物情况并进行评估,然后针对性地开展选船和抽箱检查,以提高工作效率。此外针对载运新能源汽车集装箱运抵钦州港后,海事现场执法人员提前跟船舶和码头进行沟通,在不影响船期的情况下对装载新能源车辆的集装箱箱体、危标情况等外观开展检查,必要时实施“开箱”检查。对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新能源汽车铁海联运桂渝海事监管一体化工作机制下新能源汽车,钦州海事部门原则上不再开箱查验,减少企业的货币成本和时间成本。

回答完毕,谢谢。

钦州发布

我们知道近几年钦州港集装箱船舶增长迅速,2023年钦州港集装箱突破621万标箱,在保障集装箱船舶安全便捷进出港方面,请问海事部门今年计划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韦俊驰

记者朋友您好!2023年北部湾港集装箱突破800万标箱,其中钦州港突破621万标箱,占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的77.4%。钦州港首次进入全球前30集装箱港口。今年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预计将达到900万标箱,钦州海事局充分履行管理职能,深化船舶进出港管理,提供24×7×365服务,维护良好的船舶进出港交通秩序。保障措施主要有:

一是持续深化“套泊热接”和船舶并靠作业。今年我们探索实现集装箱船舶在港池附近水域的无缝连接,进一步缩短船舶的待泊时间,并推动“套泊热接”标准化、规范化。此外在船舶并靠方面,今年4月开展首次集装箱船舶并靠实船测试,下一步将推动集装箱船舶并靠常态化、成熟化,今后集装箱船舶(内档船舶)靠泊码头后,外挡船舶紧接着靠在内档船舶舷边。两艘集装箱船舶可以同时进行装卸货,船与船之间也可以开展集装箱过驳作业。

二是支持培育精品航线。目前钦州港已开通集装箱航线78条,辐射范围涵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我们将持续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发力,打造“船、货、港”一体化沟通协作平台,畅通信息互通互联,避免“船找货、货找船”的现象。开辟大型集装箱船舶绿色通道,提供高效的交通组织服务,确保大型集装箱船舶进出港安全、畅通、便捷。此外,针对当前部分航线出现铁路宽体集装箱的现象,相比国际标准箱它提高了箱体高度、宽度和载重等情况,在海运时易产生产生亏舱、超重、系固绑扎不牢等问题。我局联合相关单位研究并提出解决措施,实现了该类集装箱常态化出海运输。

三是实施水上交通管制“快管快放”模式。密切关注掌握气象海况、通航环境、船舶动态,强化水上交通安全风险预测预防预警,畅通短信、网络等直达一线船舶船员的预报预警信息传递渠道。针对恶劣气象海况改善的窗口期,迅速调整水上交通管制措施,协调拖轮助靠助离,必要时安排一艘拖轮在前护航,高效组织集装箱船舶进出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集装箱船舶受恶劣气象海况影响的滞航时间。此外强化台风、寒潮大风、大雾等极端恶劣天气和西南涌浪、内河洪水等恶劣水文(海况)的防范应对,确保水上交通运输船安全、畅通。

回答完毕,谢谢。

周小燕:

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出席今天的发布会,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水上交通运输降本增效工作。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钦州海事局进行沟通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作者:

编辑:李书文

评论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登录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加载中...

请先登录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