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钦州市举行2023年灵山县“鱼苗畅游四海·助力乡村振兴”新闻发布会,邀请钦州市灵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胡华庆、钦州市灵山县委农办主任、钦州市灵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何宗东、钦州市灵山县佛子镇党委书记宁毅、钦州市灵山县农业农村局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黄明君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钦州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周小燕主持新闻发布会。
周小燕: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欢迎出席钦州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会。根据《2023年钦州市重点工作新闻发布会计划》的工作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的是钦州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主题是灵山县“鱼苗畅游四海•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灵山县大力推动鱼苗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灵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胡华庆女士、灵山县委农办主任、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何宗东先生、灵山县佛子镇党委书记宁毅先生、灵山县农业农村局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黄明君先生。请他们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的提问。
首先,请灵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胡华庆女士作介绍。
胡华庆:
各位来宾,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本次“鱼苗畅游四海 助力乡村振兴”新闻发布会。下面由我来介绍灵山县鱼苗产业发展情况。
灵山县是著名的中国淡水鱼苗之乡,鱼苗产业历史悠久,技术成熟,鱼苗品种多,品质好。全县水产养殖面积5.14万亩,年均产淡水鱼水花约1500亿尾,各种规格鱼苗约50亿尾,全县从事鱼苗孵化产业人员2280多户1.2万多人,人均养殖鱼苗年收入3万多元,全产业链间接产值达40亿元。2022年7月,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正式授予灵山县“中国淡水鱼苗之乡”称号。
近年来,我县大力推动鱼苗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主要采取以下五个措施重点推进:
一、建立高位推动工作机制,强化产业发展保障
通过组建2个调研小组,深入部分镇(街道)、村(社区)、企业一线对全县的鱼苗产业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了《灵山县鱼苗产业发展方案》,成立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组长,县四家班子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灵山县发展鱼苗产业领导小组,组建了由12个县级职能部门、项目所在镇(街道)主要领导组成的工作专班,加强产业发展组织统筹工作。建立鱼苗企业落户“一站式”服务机制,采取“一对一”的服务方式,指定1名科级干部和若干名工作人员组成鱼苗企业落户服务专班,全程跟踪了解并帮忙解决鱼苗生产企业的实际困难。有效打通产业发展组织谋划、统筹协调、推动落实等关键环节,推动工作举措落地见效。
二、强化产业发展规划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以发展特色生态养殖产业为目标,按照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和企业集中的原则,优化整合资源,重点做好灵山县淡水鱼苗产业规划的“一园(产业园)一核心(灵东示范区)五带(新圩大庙岭、佛子新塘、桂山、象山、平山山秀水系产业带)”中核心部分,达到以点带面促进整个鱼苗产业发展的作用,同时以佛子镇为核心,建设集鱼苗孵化、研发、交易、展示及物流中转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鱼苗产业园区。发挥园区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平山、石塘、灵城、三海等镇(街道)鱼苗产业发展。优化整合全县鱼苗孵化养殖场,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流转,保障鱼苗孵化企业用地需求,升级改造孵化基础设施,推动行业适当规模化发展,改变“小、散、乱”的小打小闹养殖经营模式,实现鱼苗孵化“工厂化”。
三、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资源要素聚集
发挥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引导撬动作用,拓展产业发展资金来源,积极争取专项产业扶持资金补助,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形成财政优先保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强在良种引进繁育、基础设施(孵化、池塘)改造、产业项目用地用电等领域投入。构建以政府为主导、鱼苗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研机构为依托的协同创新体系,与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广西水产引育种中心等科研单位建立合作机制,强化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加快亲本更新,加强孵化设施等硬件改造。推进产才深度融合,以人才引领产业上新台阶,建立健全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科技特派员制度,与养殖场、养殖户“一对一”结对子,加强养殖户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整体技术水平。
四、培育产业发展良好生态,构建融合发展格局
聚焦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培育优质平台,构建多主体参与、多利益联结、多领域互动的融合发展格局。发挥政府、行业部门的主导作用,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推动鱼苗孵化企业升级打造工作,培育行业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领鱼苗行业实现抱团发展,扩大灵山鱼苗影响力,实现效益最大化。组建新型鱼苗孵化产业联合体,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紧密联结机制,把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养殖户培养成鱼苗产业链上的“合伙人”,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养殖户开展生产经营合作。严格按照标准化、专业化生产销售流程,统一品质、统一价格对外销售。通过“订单收购+分红”“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务工工资+返利分红”等方式,建立利益分红模式,实现各方“合伙人”效益最大化。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提高数字服务乡村能力,加快推动鱼苗产业经营主体电商化改造,实现鱼苗销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产业健康发展。
五、释放产业发展活力,拓展产才融合,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业强链延链
近年来,我县培养了一批掌握年内多次孵化繁殖技术的乡土科技人才310多名,突破了草鱼、鲢鱼、鳙鱼等品种一年多次繁殖、低温环境下鱼苗孵化、名优濒危鱼种、土著鱼、观赏鱼繁育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形成的多项鱼苗繁殖技术在国内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为灵山鱼苗赢得市场抢得了先机。通过产才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技术革新,大大提高了产业的“亩产效益”,全县鱼苗产业实现年增值8.5亿元。
同时,充分发挥灵山县鱼苗协会市场、信息、人才等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行业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解决产品研发、技术应用、销售流通等问题。服务关口不断前移,拓展镇(街道)“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范围,整合基层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职责,不断优化鱼苗企业项目落地流程,2022年以来,完成鱼苗产业办件量超400件,全县“桂惠贷”投放金额12.36亿元,全面降低鱼苗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融资成本,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全面落实鱼苗生产企业“减税降费”政策,共计退税9947.13万元,为所有新设立的鱼苗企业免费赠送一套五枚实体印章,节省企业开办成本约33.9万元。
此外,我县还大力发展商品鱼养殖、深加工等鱼苗下游产业,依托广西灵山三科现代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等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为淡水鱼深加工提供冷链储存和物流流通提供保障,做大做强鱼肉深加工产业。在石塘、丰塘、武利等镇建设养殖基地,依托平陆运河经济带,在陆屋、旧州、沙坪三镇布控淡水鱼生产基地。发展饲料加工、氧气供应、鱼苗包装、物流运输、电子商务、住宿餐饮等配套产业,延长产业链。目前,全县围绕鱼苗孵化从事第三产业人员达1.5万人,年产值6.5亿元。
周小燕:
感谢胡华庆女士的详细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示意。
广西日报:
佛子镇从哪方面进一步做大做强鱼苗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宁毅:
佛子镇具有发展鱼苗产业独特的气候、水资源优势,是灵山县鱼苗产业核心产区。全镇有鱼苗场60多家,其中3家为自治区级鱼类良种场。年产水花鱼苗超过1200亿尾,其中草鱼和鲤鱼苗产量全国第一,远销全国各地。全镇已形成了集科研、育种、孵化、培苗、销售于一体的鱼苗产业。今后,佛子镇持续实施“一城四带一核心”鱼苗产业发展思路,从以下三方面进一步做大做强鱼苗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一、提高四大家鱼和鲤鱼等常规品种鱼苗产量,加快培育引进名贵鱼,夯实产业基础。实施水产种业企业扶优行动,培育一批大而优、专而精水产种业企业。根据市场发展需求,适时适地研发和引进适销对路的名特优品种,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实行科研院所亲本选育+养殖基地示范孵化+养殖户养殖+企业市场推广销售的模式,推动鱼苗“育繁推”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持续提高鱼苗苗种产量质量和良种覆盖率,争取2025年全镇水花鱼苗产量达到1500亿尾。
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以市场为导向,依托灵山县鱼苗产业城,积极发展水产电子商务、展销、包装、冷链物流、鱼苗与测试、检验检疫、技术培训、保险等水产服务业,基本形成服务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服务能力较强、服务行为规范、覆盖全产业链的水产养殖配套服务业。
三、加快“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建设,擦亮灵山鱼苗产业品牌。立足佛子镇鱼苗产业优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技术培训,引进优质鱼苗品种,扩大鱼苗产业覆盖率,让更多群众享受鱼苗产业发展“红利”,争取今年创建成功全国一村一品(水产种苗)示范镇,2024年把桂山村、元眼村打造为全国一村一品(水产种苗)示范村,为擦亮灵山鱼苗产业品牌作出贡献。
广西广播电视台:
灵山鱼苗有什么优势?
胡华庆:
灵山鱼苗生产历史悠久,是广西传统的鱼苗繁殖基地,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四大家鱼”人工孵化,繁殖;人工培育技术底蕴深厚,可以长时间运输(24小时内成活率达90%以上),入塘成活率高;鱼苗孵化环境得天独厚,水质好、孵化时间早,一年四季都能孵化等优点而闻名全国。
钦州日报:
接下来,灵山县在推动鱼苗产业发展上有哪些措施计划?
何宗东:
一、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以招商引资、社会融资的方式,加快总投资3个多亿元的鱼苗产业城项目建设,打造西南地区甚至全国集鱼苗孵化、研发、交易、展示、物流中转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鱼苗产业园区,优化鱼苗产销体系,促进我县鱼苗产业整体升级,提高渔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扩大规格鱼苗培育、养殖面积,延长产业链。逐步增加水库、山塘用鱼规格鱼苗养殖面积,同时增加陆基圆形养殖池、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设施渔业在鱼苗培育作用,培育和壮大我县规格鱼苗养殖企业,做大做强我县鱼苗全产业链。
三、优化用地审批手续,保护产业水源地。在不违反国家耕地保护政策前提下,简化鱼苗孵化(培育)场建设用地的审批手续,同时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减少全县原生水源地经济林(桉树)的种植面积,特别是佛子镇桂山、四洲山、新塘和平山镇山秀等村委经济林(桉树)的种植面积,保护鱼苗产业水源地,确保产业发展条件。
四、宣传国家政策,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场)申报项目,以获得财政资金扶持,帮助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钦州发布:
县技术推广部门为鱼苗养殖户提供那些技术服务?
黄明君:
一、技术培训服务。每年通过独立或邀请区、市级技术推广部门以联合办班的形式开展鱼病防治、繁育技术等培训班5-8期,培训100多人次。通过培训,推广新的养殖品种、养殖技术及国家政策宣传等,提升养殖户养殖技术及业务水平。
二、到养殖场提供服务。县局通过以外派科技特派员或技术员的形式到养殖场提供技术服务,解决养殖、孵化等方面的技术
问题,年底就到场服务情况进行考核,确保服务质量。
周小燕:
感谢4位发布人,答记者问到此结束。希望记者朋友继续关注支持灵山鱼苗产业发展情况,为灵山鱼苗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助力,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灵山县委宣传部沟通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